明年的税今年先“帮忙预支” 今年以来,浙江财政收入增幅明显放缓。上半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4%,比一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部分主体税种增速放缓,房地产税收则下降25.9%。全省14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负增长。7月浙江省人大财经委的调研报告指出,上半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43%出现减产停产,而前5个月这些企业在利润下降19%的情况下,应缴税金总额仍增长1.9%。
一些地方土地财政能力逐步丧失,对企业征税、罚款就加大了力度,以开辟新“财源”。浙商投资研究会副会长蔡骅说,目前的情况是,企业没有利润,但是税务局的办案、征税力度比以前更强了。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一些地方开始向企业征收“过头税”。所谓“过头税”,是指为了完成税收任务而过分地向民间收取税费的做法,有时间上的过头和幅度上的过头两种。
杭州杭派女装商会秘书长孟平说:今年杭州财政收入数字比较差,我们所在区的区长隔三差五找税务局长开会,于是把这个压力都分摊到企业头上。比如今年税收增幅不够,为了数字上好看,就把明年的部分税收都拿过来“预支”了。
“越是经济差,税收征管越是严苛,尽管补交的其实是纳税人应缴的税,但这种随意性体现的是税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容易引起不满。”一位税务系统人士指出,“企业已经很困难,地方不减税反而还加重很不合理,但我们执行人员也没办法。”
据一位经济界人士反映,目前有20多个部门对企业进行各种行政性收费,有60多个收费项目。更有甚者,由于一些企业停产倒闭而无法交税,税务部门为了完成收税任务,就把税款转嫁到尚能盈利的企业身上,导致企业不堪重负。
越是经济放缓越要加大结构性减税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以税收为基本来源,政府收费只是作为辅助来源,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零星收费。然而现阶段非税收入高速增长,则暴露出税收和非税收结构的失衡。
有业内专家指出,税收与非税收入结构失衡,究其原因还是地方的收入能力不足,又缺乏税收立法权,为了增加地方收入,要么利用行政权力新设多种收费项目,要么采取各种手段在征税上做文章,甚至提前征收所谓“过头税”。
警惕“乱收费”“过头税”卷土重来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当GDP增速高于9%的时候,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增幅都在20%、30%甚至更高,但当GDP增速低于9%的时候,财政收入就会跌到个位数。
“在当前地方刚性民生支出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税收下滑无疑加大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刘尚希表示,但越是税收乏力,越要警惕“乱收费”和“过头税”卷土重来;越是经济放缓,越要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培育经济发展后劲。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当前的中国,调结构的任务紧迫。“我们不能再以牺牲调结构为代价,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公共投资而硬性实施财政扩张。”
他认为,有别于以往以“增支”为重心的操作,积极财政政策应以结构性减税为主要载体,通过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非政府直接投资的增加实施经济扩张,将有助于在实现“稳增长”目标的同时,兼收调结构、控物价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