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茫茫雪原静谧安详,大庆油田70163钻井队作业现场仍旧钻机轰鸣。开钻、起钻、下套管、甩钻杆,队员们配合默契。工作服溅满泥浆,冻硬了像盔甲一样,他们全然不顾。
四盏大红灯笼把紧邻井场的驻地装扮得格外喜庆,平时安静的休息区此刻热闹异常,全队42名员工都来到井场过年。这里位于黑龙江省肇州县二井子乡,距离最近的村屯有两三公里。轮休的“将士”们一起包饺子、贴春联、看春晚、放鞭炮,10道大菜摆满桌子,年味十足。
在拥有50多年历史的大庆油田,组建于2005年的70163队算是个“小字辈”,但也是一支生龙活虎的“铁人式红旗队伍”,曾刷新过油田多项作业纪录。
“原油硬稳产勇当先锋,重上五千万誓站排头!”高耸的井架,因多了这样一副特别的春联更显得威风凛凛。
对于70163队队长刘世锁来说,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这已是他在井场上度过的连续第六个除夕。“我骄傲!”平日不苟言笑的刘世锁难得用春晚小品中的台词与队友们开起了玩笑。
“打井,只要开钻就不能停。我们这口深层采气井于去年12月5日开钻,井下情况非常复杂,整个工期大概要五、六个月。”谈到打井,刘世锁来了兴致,“但骄傲归骄傲,更重要的是感觉责任很大。”
38岁的詹庆红是队里的综合服务班长,看到队员们吃得开心、玩得热闹,还破例可以小酌几杯,她很兴奋。“现在生活条件比当年会战时候强多了,你看,队里过年鸡鸭鱼肉啥都有。”她说,自己的新年愿望,就是让每个队员有个好身板。
“干杯!”伴着新年钟声,轮休的队员们齐声互道祝福。29岁的狄长春躲到一个角落,给回娘家过年的媳妇打电话,笑容挂在脸上,眼里却有了泪光。2009年从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的他,现在是队里的工程师,去年国庆节刚刚完婚。“不能陪家人过年,心里确实有些内疚。但她们没有一句抱怨的话。”狄长春说。
从1959年被发现至今,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1亿多吨。不久前的职代会上,油田确定了油气总量到2020年重上5000万吨的目标。
雪原上,严寒中,钻井工人们鲜艳的制服分外夺目;钻机轰鸣,仿佛述说着大庆油田骄人业绩背后的坚守与奉献。“我们就是要为国家打更多的井、更好的井。”刘世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