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新疆油田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拉开序幕。通过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将源于一线的问题,由一线员工解决于一线,已成为新疆油田实现“双保”的一大法宝。“十二五”以来,新疆油田近2万人次在各领域开展质量活动,创直接经济效益近6亿。
近年来,围绕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率,新疆油田持续增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能力,引导激励全员参与质量活动,提升质量管理骨干素质,使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蓬勃发展。
“我们研制的‘可调式流量计移动支撑底座’正在制作,大约10月完工。这底座可增加原油计量的精准度,减少损失,消除安全隐患……”油气储运公司阳光交油QC小组负责人谢雨斌说。
自2010年起,新疆油田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与“劳动竞赛、挖潜增效”相结合,实现立项注册、成果评选、表彰奖励同步组织与实施,使组织管理、员工参与、课题选择等的广度与深度大幅提升,形成了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活动开展中,新疆油田建立完善了质量管理系统软件,使成果资源共享。引导员工结合一线实际,找出关键、急需解决、影响质量的难题,层层把关选题立项。组织专家和QC诊断师现场检查指导,帮助小组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遵循PDCA程序,选用最佳工具,制定可行措施,改进质量见效益。
“工作无大小,就是不断提高质量、循环改进的过程,关键是用心发现问题,坚持解决改进”,谢雨斌说。
在打造优秀的QC管理、诊断骨干团队中,新疆油田先后培养了60多名质量管理骨干、近50个国家级QC小组活动诊断师、15个自治区级QC小组活动诊断师。一批懂技术、爱钻研的岗位工人脱颖而出,成来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带头人,成长为基层技能专家,而创新型课题也成为他们质量管理成果发布会上的“拿手戏”。
谢雨斌就是其中之一。他有双在生产中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他的QC小组项目紧贴实际,通过改进技术,提升经济效益,已多次获国优成果。同事们参与QC活动热情高涨,常有人主动找他“报名”。
“十二五”以来,新疆油田QC成果、QC小组呈逐年增长态势,QC小组人员素质、成果水平也逐年提升。现QC小组累计达2500个,创直接经济效益近6亿。先后有14项成果获国家级奖励,百余项成果分别获石油行业、自治区成果奖,4个单位、7人获得石油行业、自治区表彰,273项成果获公司级奖励。新疆油田连续三年获“全国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先进单位。2013年,第二次荣获“全国QC小组活动先进单位”。
,